近期,各地都在紧锣密鼓调基中,几个在日常工作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一起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一、社保和公积金的基数必须要一致吗?
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多小伙伴也会发现一件事,社保的缴费基数和公积金缴存基数不一致,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问题:公积金和社保缴纳的要求是否一致?
先看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十五条 单位录用职工的,应当自录用之日起30日内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缴存登记,并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或者转移手续。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上述规定,公积金和社保缴纳的时间一致。企业录用员工,应该自员工录用之日起30日办理缴存登记,这是强制规定。如果企业没有及时为员工缴存公积金,企业也会面临面临补缴和被处罚的风险。
那公积金和社保缴纳基数的区别在哪?是否须和社保基数一致?
再来看看:《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十六条 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这里注意:
公积金缴存基数与社保缴费基数的下限规定,一般是不一致的。公积金缴存基数的下限一般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社保的缴纳基数的下限一般是当地社平的60%,一般情况下,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往往是低于当地社平的60%的。
按照相关条例规定,社保、公积金的缴费基数都是以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准,因此,正常情况下,月工资收入在社平工资的60%~300%之间的朋友,社保和公积金的缴费基数应当是一致的。
实践中,由于社保和公积金的缴费基数下限不同,企业为了满足控制成本的需求,往往会选择给员工设定不同的缴费基数(例如: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设置较低的缴费基数),但这种做法是有一定风险的。
对于困难企业想降低公积金缴费基数,官方已发布相关条例,建议企业合规处理:
《公积金管理条例》二十条表示用人单位确因困难可申请降低比例或缓缴。
第二十条 ... ... 对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单位,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讨论通过,并经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报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可以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待单位经济效益好转后,再提高缴存比例或者补缴缓缴。
申请前还有以下三个步骤:
①民主程序: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讨论通过,没有职工代表和工会的就全体员工大会通过;
②经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
③报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后,方能降低缴存比例或缓缴。
这里的降低比例主要指低于最低比例,即5%,大部分地区规定公积金缴费比例在5%~12%之间,公司可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在前述区间内调整比例,一般一年内可改动一次。
因此,公积金中心于2023年3月6日作出的降低该公司公积金缴存比例的批复,只适用该批复作出后,企业为职工补缴住房公积金时,可以适用该缴存比例。